更新时间:2024-07-30
燕之屋暂停上市
燕之屋始创于1997年,发展20余年,已经成长为国内燕窝行业的龙头企业,在全国155个城市中开设了600多家实体门店,更是吸引了众多明星为其代言,年营收一度达到15亿元。然而,原定于9月22日“上会”的燕之屋,却在9月21日主动撤回了IPO申报,“燕窝第一股”变数犹存。
对此燕之屋解释称,主要是根据上会前的初审会上的一些审核意见,将对发行条件进行优化,等发行条件优化之后再重新申请上市。
据悉,此次已经不是燕之屋首次上市“折翼”,早在2011年燕之屋就曾筹谋赴港上市无果。有业内人士称,燕之屋上市失败,既与燕窝行业的特殊性相关,也与企业本身有关。
长达五年的商标纠纷
2017年,燕之屋针对“燕之初”商标提出无效宣告请求,彼时燕之屋该申请获得了支持。但是,2020年燕之初向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行政诉讼,要求撤销上述裁定,这一要求也得到了支持。遂燕之屋继续提出上诉。
法院认为,“燕之”使用在燕窝商品上显著性较弱,且“初”与“屋”含义亦有明显区别;此外,根据证据显示,“燕之初”商标经过宣传和使用均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,与引证商标之间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市场秩序。因此,燕之屋二审仍是败诉而归。
据了解,燕之初是一家燕窝代工厂,不同于其他“山寨”企业,燕之初本身具有一定名气,并且在2013年就申请了“燕之初”相关的商标,发展近十年,已经形成稳定的对应关系,燕之屋再想无效掉其商标,难度可想而知。
类似纠纷多以撤诉告终
据查询,燕之屋公司旗下共有345件注册商标,专利信息共有120余件。作为一家冲击上市的企业来说,知识产权布局并不完善。
据统计,2018年至2020年期间,燕之屋在商标、专利、外观设计方面的相关诉讼不少于7起,期间有不少于10家公司被燕之屋推上被告席,但最终大多以燕之屋一方撤诉而告终。除了“燕之初”以外,某电商平台也存在众多与“燕之屋”相似的燕窝企业,比如“燕之王”“懿之燕”等。
强化知产战略布局的必要性
由此我们能够发现,燕之屋在发展初期,并没有做好完善的商标布局,只针对核心商标及产品做了注册,并没有进行防御性注册,因此才给了他人可乘之机。
除此之外,燕之屋也并没有做好监控预警工作,针对市场中存在的近似品牌,应及时提出异议或者无效,不要等到对方发展多年,已经扎根于市场,才想起来维权,那将会错过最佳的维权时间,对于企业发展也会是沉重打击。
因此对于企业来说,强化知产战略布局很有必要,针对商标、专利、版权,不仅要考虑当下的发展,更要看到未来的方向,不要让知产布局成为您发展道路上的桎梏。四海龙深耕知产近20年,旗下拥有众多专业律师,为您提供知识产权一站式综合服务。